查看原文
其他

等我老了…… | 3 月保险最推荐

也谈钱 也谈钱 2022-04-30

最近这几周我正在知识星球中梳理过往关于保险的各种观点,补充一些新的思考。这期给大伙分享一部分关于储蓄险的思考吧,也许能回答一个经常被大家问到的问题——

我能投资预期收益 10% 的基金,还有必要考虑收益率不到 4% 的储蓄险嘛?

关于应该如何选一笔投资,我在 50 万应该咋配置这篇文章中分享过下面这段文字 👇

高收益的基金一定赚钱多吗?其实不然。能给我们带来最大回报的未必是收益率最高的资产,但一定是我们最有信心,能够投入最多的资产。

这样的经历也不断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投资这些年我有且仅有一只十倍股,赚了近 20 倍。但实际上我赚到的钱远不及“只涨了”一半多的基金。因为足够了解基金,把大部分钱拿来买,就算只涨一半也是一笔大钱。但股票我只敢用一点零头来买,所以就算 20 倍也没多少钱。

所以决定长期投资,不能光看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 x 我们敢放心买入的金额

乘积最大的那笔资产,才是我们应该优先配置的。

长期收益 8~10% 的投资不差,但如果只是将信将疑的试水买入,带来的真实收益反而可能不如收益率不高,但你确定、敢买可以大笔投入的固定收益产品。

这是关于储蓄险我的第一个看法——选你懂的、放心的投资,而不是预期收益最高的那个。

不过这个看法还不足以回答我们前面所说的问题“懂投资,还有必要买储蓄险吗?”

彻底把这个问题想清楚,还要感谢去年的一次巧合。

……

当时一位小伙伴主动来找我讨论这个问题,而那时我正巧坐在医生的候诊室里。

那是我生病几个星期里连续看的第四位医生,状态一直不太好,整天忧心忡忡的,看啥都提不起劲,认知水平直线下降……

当时有感而发,我随口说了一句:

我发现我们谈投资时,都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们的认知风险。

我们自然地假设我们一定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能够不断适应市场新增的变化。

在大部分情况下,这是没问题的,我们也确实做到了。

但不可否认,那些能够让我们的认知停滞、甚至倒退的事件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没法再学习新东西,人也渐渐糊涂了,“懂投资”这个前提还存在吗?

没想到小伙伴反应意外地强烈,说要把这句话记到小本本里面去 😂

其实自从 2019 年末搞副业去卖保险(后来没做成,但对保险的认知倒是提升了一大截……),头一次接触储蓄险时我就有个感觉——等我接近中年,到了四五十岁,我一定会卖掉相当一部分投资去换成储蓄险。不过我一直没办法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个决定。

这次聊天下来,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终于把这个问题理清楚了。

“懂投资,为啥还关注储蓄险呢?”

因为储蓄险在帮我们兜底认知退步、不适合再投资的风险。

……

也许我担心的是这样一种局面。

等我老了,精力万一没现在这么旺盛了,认知进步速度也不及以前了,我手里拿着几千万(几个亿 🤪)的投资本金。

在我自己看来,我可能觉得自己依然是个潇洒自由的人。

但如果换个角度呢?在外人看来,我可能只是个有点糊涂的老人,然后该说幸运还是不幸呢,还有一大笔钱。

一方面是,我的投资决策能不能还像年轻时那样理性、克制,对于各种信息、噪音还有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另一方面是,这笔钱有没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恶意,怀璧其罪呢?

我喜欢储蓄险中的年金险胜过增额终身寿也是这个原因。

年金险能把本金转换成稳定的现金流,从而把认知风险和生活保障隔离开。不管投资上如何,一笔稳定的收入会每个月打到我的账上。

而且我会优先考虑开始领钱以后现金价值归零或者下降很快的年金险,退保拿不到钱,但不退保却能每月稳定拿钱的那种。

这样一来也防范了道德风险,没有人会打我这笔钱的主意。因为这份保单不能变成一次性的现金,而年金险每月打款的账户也只能是本人。

这也算是当初聊到寿险时我和大家分享过的“能用合同和条款解决问题,就不要拿钱去考验人性”的又一次应用吧。

……

我觉得储蓄险的意义在于为生活和投资保障下限

满足于储蓄险的收益而对投资放弃追求,或者有了投资就看不上储蓄险都是不合理的。

前者:虽然很多人买储蓄险是为了解决投资需求、解决养老金问题,但一定要认识到,仅靠储蓄险大概率是不够的。因为储蓄险的固定收益在面对长期通胀时会很无力,储蓄险的收益率也不足以提高生活的上限。

后者:但于此同时,投资是基于我们自己的认知。虽然我们的认知随着阅历大概率会不断增长,但会导致认知停滞甚至滑坡的风险也确实存在,而且年龄越大、风险越大。投资可以提高生活的上限,却难以给生活兜底。

以上就是我从投资的视角对储蓄险的看法了,供大家参考~


然后就是这个月更新版的保险清单啦 👇 相比于上个月的更新部分我标了红色:

我建议的、给不同群体的配置顺序:

给自己:医疗险 → 重疾险 → 定期寿险 → 意外险。

给父母:医疗险 → 意外险(→ 定期寿险)。父母一般不需要投保定期寿险,如果依然在偿还贷款等负债,可以酌情考虑。年龄超过 50 岁,配置重疾险通常就不太划算了。

给孩子:医疗险 → 意外险 → 重疾险。

下面是具体说明

医疗险

医疗险的定位是医保的补充,用来补充医保覆盖不到的部分,比如更高额的医疗开支和更好的治疗手段。我一向建议所有小伙伴都优先考虑医疗险,因为着实想不到什么可以不需要医疗险的情况。

挑选的时候建议大家优先注意这几个要素:保证多少年续保、是否涵盖外购药和质子重离子,先确定保障足够然后才是考虑免赔额和具体保费。

之前一直有推荐的作为备选的也更新了互联网版本,我把 ta 加回了清单。大伙在选择防癌医疗险时也可以注意一下,现在不少防癌医疗险都在合同中约定了终身保证续保的权利,可以优先考虑这类产品,以后续保就不愁了。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重疾险

医疗险可以保证医疗开支,让我们有钱治病。但罹患重疾治疗期间我们很可能无法继续工作,收入会因此中断,但生活开支像住房、餐饮却还要维持。重疾险的典型场景就是补偿中断的家庭收入,主要保障收入风险,而不是开支风险,这是重疾险和医疗险最大的区别。

有的小伙伴会问,那孩子没有工作收入,没有收入风险,还需要投保重疾险吗?实际上买给孩子的重疾险保障的是家长的工作收入,因为孩子如果生病需要照顾还是会影响家长的工作能力。

重疾险是罹患重疾直接赔付,所以挑选重疾险主要看保险的保额和保费,保额尽量高、保费尽量低

这一期儿童重疾险推荐我更新成了新上的,看下来感觉有点像儿童版的达尔文 5 号了:

  • 配置特别灵活,额外赔变成了可选责任,不再强制绑定,保费门槛变低了;

  • 基础保障也包含特定疾病和罕见病,没缩水;

  • 保 30 年定期、保到 70 岁、保终身都可选(儿童重疾我更喜欢 30 年定期的);

  • 保费和之前推荐过很多期的妈咪保贝在一个水平线,性价比不错。

总之就是挺值得考虑的,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

新规后更新的 也很惊喜,觉得挺惊喜的。保险行业经过这些年的价格战,保司们都苦不堪言,所以这次新规对互联网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听过观点都觉得保险会开始一轮提价周期。但结果达尔文 6 号出来以后,意外地发现性价比甚至还提升了。

达尔文 6 号有个很棒的责任——重疾复原金——如果在 60 岁前赔付过一次,重疾的合同不会终止,而是会每年恢复 20% 保额,五年后就能恢复到最初的赔付水平了。如果第二次重疾还是发生在 60 岁以前(👈 注意个前提限制),相当于可以赔付两次,而保费却还是普通单次重疾的水平。

以前达尔文 5 号的灵活性,可以保到 70 岁、可以不选额外赔付、可以不选身故这些也都继承下来了。

重疾险配置稍微复杂些,这是我的思路:

  • 身故责任,不建议选,差价配定期寿险更实在;

  • 缴费期限,选最长的,减少现金流压力;

  • 建议选上 60 岁前额外赔付,正是重疾险最重要的年龄段;

  • 癌症额外赔付,有条件建议选,毕竟成年男生 50%、女生 80% 以上的重疾都是癌症;

  • 心血管二次,可选。这个不算普遍适用,但很适合高强度工作的伙伴们。

  • 保到 70 岁这个选项我很喜欢,年轻又有投资经验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之前分享的这个思路

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保障的风险和重疾险一样,也是保障收入风险

典型场景,比如一个家庭有孩子、有房贷,如果一方意外离世,家庭收入会因此少了一大半,很难再维持正常家庭生活。再或者我们年轻人意外离世,那父母的养老应该怎么办?定期寿险解决的就是这个担忧。

定期寿险也属于一次性给付,同样重点关注保额和保费

相比上一期没变化

定期寿险这一块大麦更新到了 ,但变化不大。

平时出差坐飞机较多的小伙伴可以留意下大麦附加的航空意外责任,性价比还不错:以 30 岁为例,每年加价 24 元可以额外获得 500 万的航空意外保额(具体保额自己选,投保年龄越大越便宜)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意外险

虽然意外险名义是赔付意外身故和伤残,但用上意外险的场景却更多是这两个:

  1. 意外医疗,意外险通常有 1~2 万的意外医疗报销额度,刚好补充医疗险 1 万以下的免赔额;

  2. 用来取代飞机、火车出行的单次旅行意外险,性价比明显更高。

我个人会优先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意外险,尤其是给孩子和老人。

相比上一期没变化

每次都要重复一下:看重身故责任的小伙伴建议优先考虑定寿而不是意外险,统计数据来看意外身故大约只占身故的 20%,反而是定寿性价比更高。意外险更重要的关注点在于意外医疗、伤残赔付以及代替旅行中的交通意外。

储蓄型

最后说说储蓄险,也是这一期我们正好聊到的话题。

上一期跟大伙说过,经过这一轮的互联网保险新规调整,之前几期我有给大伙推荐过的储蓄险都转为只能下线销售了。在投保流程上最大的调整是

  • 不能自己在页面直接投保了,要么是通过线上预约顾问,要么找线下的代理人;

  • 会限制投保人的地区,如果自己的所在地没有对应的保险分支机构,就不能投保了,会有一些限制。

不过我比较看了几款目前符合线上销售的储蓄险,但对 IRR 收益率不太满意,这里就暂时还是推荐之前的几款储蓄险吧,需要的小伙伴们可以戳链接看看 👉 或者,需要通过页面中的「预约顾问」来投保了。

如果自己的所在地刚好不在其中,那就建议看看当地代理人那里有没有性价比比较高的储蓄险在卖。在筛选储蓄险时主要关注真实的 IRR 收益率,之前我也给大家写过科普,希望能帮到大家。提醒一下,选择储蓄险的时候一定要亲自算一算 IRR 收益率,不要相信保险宣传的名义收益率,两者的区别可能会很大。

……

以上就是这个月的值得买梳理,最后几个例行提醒:

  1. 里面有整理汇总各个推荐保险(和上面二维码链接相同),可以查看具体的保险详情和投保入口,投保前一定要认真看健康告知

  2. 小程序里面也有保单管理和协助理赔的链接,可以收藏下,以备不时之需;

  3. 每次文章下面都会有小伙伴留言问身体有恙,不符合投保条件怎么办。7 月的那一期我有给大家分享完整的思路,希望能帮到大伙。

  4. 有不懂的或者比较私人的问题可以,读健康告知时的问题也可以问。齐欣的顾问小伙伴们都非常靠谱,可以给大家详细解答(预约完记得接陌生号码电话哈)。我给大伙研究保险时的很多对比资料和保费数据也是齐欣小伙伴帮忙提供的,一起谢谢他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